近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广州市工业遗产名单的通知》(穗工信函〔2025〕28号),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致美斋牌匾、民国酱油缸、清代酱园零售缸及清代称量工具荣耀入选,成为广州市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认定为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又成功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调味品工艺之一。如今,致美斋仍将这一古老技艺广泛应用于酱油、食醋、蚝油等品类产品的生产中,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代表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核心物项致美斋牌匾是由清代顺德著名书法家苏若湖所书,采用黑漆金字工艺,庄重大气,现珍藏于致美斋中山四路门店二楼文化展内。民国酱油缸是致美斋传统调味品制作工艺中的重要器具,主要用于酱油和食醋酿造过程中的晒制工序。厂口酱缸通常用于酱油酿造,而窄口酱缸则多用于食醋酿造。这些酱缸采用粗陶材质,气孔较大,便于空气流通和微生物发酵,为传统酿造工艺提供了独特的条件。致美斋清代酱园零售缸则是用于存储和零售酱油的容器。其圆肚窄口的设计不仅增大了容量,还能有效保持酱油的卫生,是大家“儿时打酱油”的记忆载体。致美斋清代称量工具是一种是木铁结合的落地秤,主要用于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的生产过程中黄豆等大宗原物料及酱油等产品的称量,底部安装四个铁轮使其便于移动,是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见证了致美斋在工业生产中的技术进步。
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和生产工具记录着时代发展的足迹,浓缩着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历史。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致美斋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打造致美斋博物馆和展厅,讲好致美斋百年品牌故事,并借助微生物基因图谱等研发技术,推动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在致美斋阳西现代化生产基地实现创新发展,以数智化、绿色化转型让工业遗产得以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生长”,成为文化传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力,让致美斋工业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焕新活力。